【图】李爱琴主演央视版秦腔电视艺术片《周仁》 一直盼望昨天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周仁》,刚看完,有了一些想法: 《夜祭》和《哭坟》两场都是重头戏,为什么布景又出错误? 1、墓碑顶上书写一大大的“奠”字,实属失误!“奠”的含义是“已入殓而未下葬之间”,场次名叫“夜祭”是正确的,那墓碑上就不可以写“奠”,“祭”和“奠”不可同时并存。坟头都堆了起来,“奠”字就显得很刺眼。《周礼》、《仪礼》和《礼记》称为“三礼”,是我国很多习俗和信仰的源泉,好多原理、定义及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都可以在“三礼”中找到。《周仁》是秦腔的优秀代表剧目,对蒲剧、京剧等剧种的同名剧目产生了深刻、积极的影响,出现这样的不和谐,真的不应该。 2、墓碑上落款是“大明嘉靖十三年立”,也属于与后续剧情和历史严重脱节。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代在位时间仅次于万历皇帝(48年)的君主。清除严嵩集团的势力是在嘉靖中后期,不会是嘉靖十三年。再有,后续的台词中有“新君即位,朝纲大正”的句子,就更显得矛盾了。嘉靖45年的次年,新君(隆庆皇帝)才即位,中间这32年跑哪去了??嘉靖皇帝是自己清除的严嵩集团,没有遗留到下一代君主手里,怀疑是不是将清朝的乾隆崩而嘉庆清除和绅弄混淆了。 戏剧虽然可以对现实进行夸张,但我个人觉得以历史为基调的戏剧还是不要弄出明显的差错、讹误和矛盾,《周仁》毕竟和《西游记》、《封神榜》、《劈山救母》不一样。 为什么秦腔的布景屡屡出错?去年有四大名旦进京的《打神告庙》和秦之声中杨升娟的《周仁》,今年怎么还有?呼吁在布景方面加强一下。 钟爱中国传统戏曲的我,希望看到我们的戏曲水平不断的提高,而不是没有进步甚至退步。 ——中国秦腔网会员【慷慨悲歌】2006-9-4 00:08:37发表 【原文>>】 |
|手机版|站点统计|中国秦腔网
( 陕ICP备12003179号 )
GMT+133, 2018-3-12 19:55 , Processed in 0.43528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