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苏育民先生演出秦腔传统剧《游西湖》剧照
【中国秦腔网2013年(秦网十三年)4月22日西安易俗社现场报道】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承办,西安秦腔剧院和《大秦腔》杂志社协办的“纪念苏育民先生诞辰96周年暨艺术研讨会”今天下午两点半在西安易俗社剧场隆重举行。
首先,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唐喻君作办承办方介绍了到会专家和嘉宾,并代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宣读了主持词。
原陕西省人大代主任、西安市市委书记,现陕西省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崔林涛进行发言。
崔林涛表示,我对秦腔有很深厚的感情,只要我人在西安,凡有秦腔的会议我都愿意参加。秦腔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不能把秦腔简单看作是陕西地方戏,她是中国戏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对我国的众多剧种的形成和产生起到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西安秦腔剧院院长雍涛发言:秦腔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坎坷,至今依然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天举办苏先生艺术研讨会,对当今的年轻演员艺术道路进步有着很重要启示。
苏先生在艺术成长过程中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练私功,希望今天的演员能够沉下心来,认真传承,刻苦练功,把三意社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对研究文献结集出版,并积极进行老艺术家资料的音配像工作。
西安剧协副主席、《大秦腔》杂志主编陈昆峰主持接下来的研讨会。
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剧作家王小康从京剧等剧种的流派谈起,对比秦腔的发展现状,呼吁加强秦腔流派研究和传承。
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戏剧评论家苏育生系统的评价了苏育民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并对苏先生传世的几出剧目的所表现出艺术造诣进行的详进的剖析。
苏育民(1917-1966),工小生,后期兼演须生、老生。又名三意,号勇三。原籍河南商县,生于西安市,三意社创始人苏长泰三子。从小受家庭艺术熏陶,自幼跟随其兄苏哲民(1907-1949)学艺,能戏颇多,并在艺术风格上继承并发展了苏哲民的贫生戏,如《折桂斧》(《打柴劝弟》)、《激友》、《穷人计》、《渔家乐》、《坐窑》等,精湛独到。他嗓音清亮宽厚,演唱高昂优雅,吐字考究凝练,道白采用真假嗓结合,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唱腔韵味十足,并善用“二音子”拖腔,悠扬动听,表演朴实自然,塑造的人物形象,神形兼备,性格各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苏派”。他戏路宽广,文武不挡。“苏派”的代表剧目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娄昭君》、《闯新府》、《伐子都》、《卧薪尝胆》及须生老生戏《赵氏孤儿》、《将相和》、《苏武牧羊》、《鱼腹山》、《杀庙》、《义责王魁》等。1952年曾获全国戏曲观摩大赛演员一等奖,曾当选为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人大代表等。
纪念苏育民先生诞辰96周年暨艺术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中,中国秦腔网现场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