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西安易俗社版秦腔《火焰驹》演出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组图100张>>】 ![]() 图:西安易俗社版秦腔《火焰驹》演出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组图100张>>】 ![]() 图:澳大利亚观众聚精会神的欣赏秦腔《火焰驹》(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组图100张>>】 ![]() 图:西安易俗社版秦腔《火焰驹》演出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组图100张>>】 ![]() 图:西安易俗社版秦腔《火焰驹》演出剧照(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组图100张>>】 图:西安易俗社版秦腔《火焰驹》国际友人盛赞very nice!(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组图100张>>】 (后来我们知道了他的名字叫曹真,一位地道的西安大学生,主修工程控制,他说干一行爱一行,对目前这个服务生的工作很满意。)
(中国秦腔网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摄) 【组图第二组50张>>】
【中国秦腔网(2012)秦网12年西安易俗社现场报道 刘彭涛 杨杰 田博(特邀顾问)文图】秦腔传统剧《火焰驹》对于全国关注来说都不陌生,脍炙人口的折子戏《表花》《卖水》《祭桩》在我国各大剧种都有着出色的表现,第一部拍摄成电影的秦腔就是《火焰驹》,足可见这部戏的影响之大。 对于喜欢秦腔的观众来说,西安三意社秦腔肖派传人侯红琴和著名小生演员张涛联袂演出的《火焰驹》可谓闻名遐迩,尽人皆知,他们的演出既保持传统韵味,又有着浓郁的时尚气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今天晚上亮相的西安易俗社版的《火焰驹》却有着另外一种风韵,易俗社的演出本更加突出了传统戏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古朴风格,整场演出循规蹈矩,保持传统,让观众欣赏到了一场原汁原味的秦腔经典名剧。 西安易俗社版秦腔《火焰驹》由优秀旦角演员范晓星饰演黄桂英,范丽丽饰演丫鬟芸香,著名小生演员陈超武饰演李彦贵,优秀净角演员晁红勃饰演艾谦。 在演出现场,两位国际友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外国朋友一男一女,大概都有四五十,演出开始一直到最后,他们从目不转睛的凝视着舞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两个人一直坐的端端正正,聚精会神的欣赏着秦腔《火焰驹》演出。 演出中间,中国秦腔网简单采访的了两位外国观众,当他们非常小声的告诉我们"We come from Australia",然后紧张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其他观众,生怕影响到别人欣赏艺术,并善意的对我们做出了一个"Hold it down"的手势。我们立刻意识到在演出过程中进行采访欧美观众是件不应该的事情。 出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放弃继续采访这两位从澳大利亚来西安旅游的观众的计划。 中国秦腔网观察到,他们一直凝神静气,专心致志的欣赏着演出,每一句唱腔,每一句道白他们都听的很认真,周围所有的观众都认为他们肯定有着很深的汉语功力。 演出结束,观众陆续离场,我们也在收拾照相器材和录音设备,剧场内已经没有几个观众了,猛然一抬头,这两位澳大利亚朋友却一直站在一旁看着我们收拾东西。 我礼节性的说了句歉意的话:"I'm very sorry to bother you at the performance"。 他们中的女士说到:“I'm very sorry not to accept your interview".我裂开嘴笑了笑,表示没有采访无所谓。 她接着说道:"when watching performance speech is not polite,I think ,We can also be a chat,now ?” 我们已经收拾好设备,看看表,今天演出结束的比较早,表示同意:“Of course,Very glad to chat with you!” 她们互相看看,很开心的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Very glad to chat with you,too.” 我问他们:“You understand today's play? ” 他们异口同声:“I don't understand, but it's nice,very nice! ” 他们看的那么认真竟然没看懂,只是觉得好看,我好奇的接着问:“Do you understand Chinese words?” 他们摇头,令我非常不解,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汉语,将近3个小时,却一直全神贯注的观看演出。 我接着问:“Do you like qinqiang music ”? 他们还是不懂我说的英语:“qinqiang music?” 看着他们不但看不懂,甚至连今天看的什么“东东”都不知道,却花了20元人民币买了两张站票走进剧场来看秦腔。我想有必要解释一下,最起码让他们知道今天在中国的古都西安欣赏到了一台古老的戏剧——秦腔。 以下这段话是我说的最好的英语,因为遇到外国朋友看秦腔我都介绍,秦腔是中国戏曲的鼻祖,有两千年历史,中国人不一定同意我的观点,哄哄外国人还是勉强可以的,听懂就是胜利: “Today , we watched the Qinqiang opera , ancient Chinese drama,Father of Chinese operas , It has a history of two thousand years. I’m the webmaster of the Qinqiang opera webside.” 他们显然对我的胡吹浪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难以置信秦腔有两千年历史:“Qinqiang opera ,two thousand years?” 他们认真的看着我,得到我点头肯定后,对秦腔赞不绝口:“Very valuable,Very nice,Very beautiful!” 我对喜欢秦腔他们表示感谢,走到易俗社门口,我提议拍张照片:“Excuse me! Can I have photo,here?” 他们很乐意的接受了我的建议,鲁迅先生亲笔手书的“古调独弹”四个大字下,是金光闪闪“百年易俗”四个大字,我们留下这两位同不懂一句汉语的澳大利亚观众的照片,或许正如人常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拍完照,剧场已经空无一人,我们是最后离开剧场的观众,剧场服务的帅哥很礼貌的帮我们打开大门,客气的的说了一声“请慢走,欢迎再次光临。” 我脱口而出“Thank you!",回头望了一眼小伙子标致的国人面孔,走下台阶,偷偷伸伸舌头,捋直了…… |
引用: 我问他们:“You understand today's play? ”
他们异口同声:“I don't understand, but it's nice,very nice! ”
他们看的那么认真竟然没看懂,只是觉得好看,我好奇的接着问:“Do you understand Chinese words?”
他们摇头,令我非常不解,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汉语,将近3个小时,却一直全神贯注的观看演出。
引用: 锐角: 这两位不懂一句汉语的澳大利亚观众是喜欢秦腔还是觉得秦腔奇特?他们好像什么也没有看懂。
|手机版|站点统计|中国秦腔网
( 陕ICP备12003179号 )
GMT+133, 2018-3-12 20:01 , Processed in 0.37101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