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想了解拙作《咸阳桥》,我很高兴。现将这个戏的一些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我的新编大型历史故事剧《咸阳桥》 作者:杨居礼 一、《咸阳桥》时代背景及立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急希望建立一个“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和“一法律,同度量,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社会,为了加强统一,集中财力实施新政,将六国十二万户贵族豪富迁至咸阳落户;为了巩固经济基础和农业根本,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为了维护安全稳定,将六国及民间的兵器收缴熔化,铸成十二金人,放置咸阳宫门让百姓观赏。这一系列重要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强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统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体现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愿望。可是,六国贵族由于故国沦亡而对秦始皇极端仇视,秦国及六国的一些百姓由于尚未看到大秦新政的好处也对秦始皇极不理解。然而秦始皇认准目标,矢志奋斗,不断巡查督促实施新政,以政治家的博大胸怀顾全大局,化解矛盾,消除仇恨,使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此剧表现的就是这个时期发生的故事。 二、《咸阳桥》剧情梗概 序幕: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下令将六国十二万户贵族豪富迁至咸阳落户,楚国王孙熊骥一家和六国的贵族豪富们向秦都咸阳进发。众人行至咸阳桥畔已人困马乏。秦将嫌众人行走迟慢,不断催逼。双方发生冲突,致熊骥之父被刺身亡。熊骥愤怒,与秦将拼命被刺伤,他跳下渭河逃跑,发誓“不报父仇,誓不为人!” 第一场:熊骥之母在咸阳桥寻找儿子,遇见齐国的工匠李幸,二人结为母子。嬴政与李斯扮作商人督察新政巡查至咸阳桥,见渭滨村村民为防止西迁咸阳的六国贵族豪富滋事在演习武艺,便上前观看。忽然大桥塌陷,使嬴政的马受惊,吓得众人四散奔逃。恰在这时,化名赵鹏的熊骥寻母从此路过,他降了惊马并救了渭滨村秦凤和其弟牛犊。嬴政夸赞赵鹏是一位壮士。赵鹏不知眼前的商人是嬴政,骂他残暴不仁,并说降马容易,服人却难,咸阳迁来十二万户人,难保有朝一日,这些人会变成十二万匹惊马。嬴政十分震惊。秦凤的义父秦明是一位铸剑人,为感谢熊骥救了秦凤牛犊,便将他收留。嬴政见大桥塌陷,答应为村里修一座通好四方的太平桥。这时熊骥之母落水,嬴政急忙命人搭救。(此场熊骥已化名赵鹏,后文均以赵鹏名字出现;熊母亦称作赵母) 第二场:赵鹏在秦家拜秦明学习铸剑一年有余,和秦凤产生了爱情。这天他们终于铸成了宝剑,一家人十分高兴。秦明向赵鹏讲述了他的身世,说他原是赵国的工匠,秦灭赵后来到秦国欲铸剑报仇,但现在剑铸成了他却不想报仇了,他劝赵鹏也放弃复仇。赵鹏表面答应,心里却未服从。这时,里正张公前来传达官府命令,说皇帝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造十二金人竖于咸阳宫门让百姓观赏,还说铸造金人的工匠不够,要抽秦明去工地。众人听后大惊,各怀心思,都不愿意交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定把别的剑上缴,把秦川剑埋藏起来。 第三场:咸阳大桥建成了,嬴政与李斯仍扮作商人来桥上视察。赵鹏与秦风也来看大桥落成,与嬴政在桥上相遇。嬴政向秦凤询问新政情况,秦凤指责秦始皇劳役百姓,胡乱折腾,赵鹏也骂秦始皇的西迁令害得他父丧命,母亲不能团圆。秦始皇忍怒为新政辩护,他见秦凤等人不理解新政,心里十分苦恼。这时张公来请嬴政去参加大桥开通仪式,并说明年正月初六皇帝要在咸阳宫举行金人落成大典。赵鹏听到这个消息,报仇之心又起,暗自设想要在金人落成大典上扮演角抵戏,乘机行刺皇帝。 第四场:赵鹏做梦都在想着刺杀秦始皇,梦醒后十分沮丧,他听到牛犊说张公明天要娶新娘子,就设计把秦凤骗到张公家,挖出宝剑欲奔宫门报仇。当他正要出门时,秦凤回到家中识破赵鹏的计策,苦劝赵鹏千万别去送死。二人争辩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赵鹏背剑跑下,秦凤追下。 第五场:十二金人已经铸成,秦明和齐国工匠李幸及赵母在咸阳桥畔相遇。秦明在与李幸切磋技艺时说起各自身世,得知赵母就是赵鹏的母亲。众人无不欢喜。赵母急着要见儿子,秦明即领他们过桥回家。赵鹏来到咸阳桥畔,扮成演角抵戏的人混过桥去。秦凤追赵鹏来到咸阳桥畔,见到秦明等人,便把赵鹏去行刺皇帝的事向他们说明。大家听后非常吃惊,急忙追赶赵鹏而去。 第六场:嬴政率众大臣参加金人落成大典。赵鹏扮混在舞队中表演角抵戏,表演中间,他发现秦始皇就是昔日见过的商人,便狠下心抽出宝剑欲刺秦始皇。秦凤发现后急忙制止,却被误伤。嬴政见有刺客,便将赵鹏抓住意欲处斩。赵母秦凤等人急忙求情,劝赵鹏归顺皇帝,劝嬴政释放赵鹏。嬴政诉说了自己的委屈,以法为据仍坚持要处斩赵鹏。秦凤忍着伤痛以理劝说嬴政,使嬴政无言答对。嬴政经反复思索后心生一计,他把宝剑扔给了赵鹏,由他决断是否归顺。赵鹏看着宝剑心潮起伏,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把剑献给了嬴政。嬴政赦免了赵鹏,宣布:只要归顺大秦,就是大秦臣民,从此后要行新法布新政,永息干戈,长治久安。 三、《咸阳桥》的创作 《咸阳桥》写的是秦统一中国之后发生的故事,是一个为秦始皇说公道话、为秦文化唱赞歌的不同以往任何反映秦始皇题材的新编剧目。众所周知,秦文化是陕西的天字招牌,它的代表人物就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头号伟人,他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结束五百年天下战乱;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奠定了华夏民族牢固的文化基础;修筑长城、驰道、灵渠、郑国渠,造福后世子孙。他的谋求大统一的远见卓识、包容四海的广阔胸怀、无与伦比的创新思想和迎难而上、开拓奋进的坚强意志,都体现了我们民族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当前,在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反观秦始皇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举措,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对秦的历史文化做过一些研究和思考,觉得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从周朝至秦代,在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年的割据、战乱后,中国需要统一,文化需要融合,人民需要安静,已成为一种大趋势。秦始皇顺应潮流,因而完成了统一大业,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秦统一六国后,继续实行了一系列加强政治、经济、军事统一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强统一,集中财力实施新政,将六国十二万户贵族豪富迁至咸阳落户;为了巩固经济基础和农业根本,把土地交给百姓耕种;为了维护安全稳定,将六国及民间的兵器收缴熔化,铸成十二金人,放置咸阳宫门让百姓观赏。这一系列体现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愿望的积极举措,与目前倡导的和平、统一、和谐的时代主题在精神层面上正好吻合,都是可歌可泣的。基于以上认识,我创作了《咸阳桥》剧本。 在剧中,我将秦始皇迁六国贵族豪富落户咸阳、分田地与百姓耕种和收缴兵器铸造金人作为大的历史背景,虚构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并将故事集中在咸阳桥上表现。在剧中,我围绕着铸剑、交剑和复仇、消仇这一步骤来设计剧情和人物关系;同时避开宫廷写民间,避开官吏写民众,以民间反观朝廷,以民众的态度来反映大秦新政。在剧中,有两个一号人物,一个是楚国的王孙熊骥,他是名义上的一号;一个是秦始皇,他是实际上的一号。两个人物名实相映,明暗互衬,竖起了戏的主干。但是由于两个人物身份、地位过于悬殊,很难构成直接冲突,我便借秦始皇巡游的事尽量让双方多接触,多冲突,甚至还设计了梦境的冲突,最终完成了两个人物特别是秦始皇的形象塑造。另外,在剧中我还尽可能把秦地的山水名胜、特色方言和民间艺术纳入来进行烘托。如上的种种用心,就是希望作品达到:既反映秦代历史文化,又表现当代人文精神;既演绎不同以往的反映秦始皇题材的历史故事,又表现和平、统一、和谐、人本的时代主题,同时让观众看到一个全新的始皇大帝的形象。 《咸阳桥》剧本的创作花费了三年多时间方才完成,今天在搬上舞台之际,我谨向曾经帮助指导过我的领导、专家和师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请广大观众朋友们看后多提宝贵意见,使本剧更加完善。谢谢! 四、《咸阳桥》有关专家评语 这是一部西安咸阳文化人联手打造的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文艺作品 这是一部宣传陕西历史文化、打造咸阳国际品牌的新作 这是一部再现大秦咸阳桥雄风和千古一帝独特风采的艺术作品 这是一部表现秦始皇海纳百川胸怀和开拓奋进精神的历史故事剧 这是一部不同任何题材的表现秦始皇形象及其治国思想的巨著 这是一部开掘历史题材反映和平、统一、和谐时代主旋律的艺术作品 这是一部集作者毕生文化积淀用三年时间精心打磨的艺术作品 |
|手机版|站点统计|备案
( ICP12003179 )
GMT+8, 2021-2-23 21:03 , Processed in 1.17440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